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位,有缘再见-《娱乐富三代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《流浪地球》片场。
    白沐穿着道具防护服,躺在绿色的幕布上。腰间系着一根绳子,周围空空荡荡,什么也没有。
    “点火装置被卡住,没能对接成功,需要你钻到机器的夹缝中,用人力把卡住的地方归位。”
    郭帆蹲在白沐一边,手里拿着分镜头剧本,和他说着等一下的拍摄要注意的地方。
    “……你想象一下,在你身体上方,是重达百吨的钢铁机器。你要把卡住的地方踹进去,还得在机器落下来之前逃出去。”
    “你不踹,地球就完蛋了;你踹了,自己可能就完蛋了……你好好把握一下这种情绪。”
    虽说郭帆在拍摄的时候尽可能的搭建实景拍摄,但《流浪地球》毕竟是个科幻片,必然存在很多没办法搭建实景的剧情。
    这个时候,就需要演员自己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表演了。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,一些前辈演员经常说,演戏要有信念感。
    你自己都觉得假,怎么可能让观众觉得真。
    白沐并非科班出身,所以一开始对这种无实物表演的方式很不习惯,总是找不准自己的情绪。
    郭帆对此也没什么办法,他并不是一个擅长调教演员的导演。
    事实上,《流浪地球》所有角色的演绎,靠的都是演员自己的演技水准。
    这也是当初他会极力邀请达叔加入电影的原因——剧组需要这样一个老戏骨来当“定海神针”。
    特别是白沐和赵今麦这两个年轻人,因为和达叔的对手戏比较多,很多时候都是被达叔带进戏里的。
    不过达叔的角色在电影一半的时候就死掉了,在那之后没有他压场,白沐的问题逐渐就暴露了出来。
    无奈之下,郭帆学习了他的前辈王家卫。
    “拍一遍是肯定拍不好的,要拍十遍、二十遍、三十遍。拍的多了,自然就会演了。”
    这就是王家卫为什么能一部电影拍八年。
    别说,这办法挺管用。正所谓熟能生巧,拍的多了,经验积累,自然就摸索出来该怎么发挥了。
    当然了,老王拍的是文艺片,对演员的标准比较高。《流浪地球》是个商业片,对角色没那么高的需求,所以只要白沐差不多能把情绪表现出来,就可以了。
    反正现在都是数字摄像机,没有胶片的限制,无非耽误点时间罢了。
    两人又探讨了一会,意见达成一致,郭帆这才宣布开始拍摄。
    因为经验比之前丰富了许多,所以这一段也就拍了四五次就通过了。
    “ok!”
    郭帆喊了一声:“小白,你也过来看一下。”
    “呃,表情是不是有点狰狞?”白沐看着镜头里的回放道。
    “还好,生死攸关的时候嘛,表情大点也正常。”郭帆道。
    白沐耸耸肩,你是导演,你说可以就可以。
    郭帆看了下时间,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。他又看了下拍摄规划表,思索了一会,问白沐:“状态怎么样,还能继续吗?”
    “没问题!”白沐自信的道。
    年轻就是资本!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