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太公兵法-《今生妾只笑三回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乃是家父。怎么,前辈认识家父?”
    那老人微微点头:
    “岂止认识!
    “当年老夫与令尊和你那陈渡师叔多有交往,乃是无话不谈的朋友。
    “老夫武功比他们两个自是差了一截。
    “不过,弈棋却是老夫略胜一筹,呵呵。
    “想当年,我们曾在此山切磋武功,累了便弈棋取乐,想来犹如昨日!
    “对了,他两位现在可好?”
    龙子西便把父亲和师叔的情况说了一遍。
    老人家听说龙季归隐,陈渡已逝,免不了几多唏嘘。
    龙子西道:
    “晚辈斗胆问一句,老人家身负绝世武功,却为何在此隐居?”
    那老者长叹一声,道:
    “少侠不是外人,不妨与你说了实话。
    “老夫的名字唤作吕叔阳,原是姜太公后人,想必贤侄已经知道了。
    “我们姜家在昭王以前,倒也一直封候赐爵,更有在朝廷出仕者。
    “却是从夷王开始,朝纲日渐毁坏,渐渐淡了那份心思。
    “到我祖父那代,已经是普通百姓了。
    “老夫这一代,原也住在齐地。
    “年轻的时候看到宣王中兴,本来还想为国家出些力,后来却看到朝政又开始走下坡路,也是看到这两个畜生一无所成,心下更冷。
    “便从齐地南迁,来到这里,索性归隐山林。”
    龙子西叹道:
    “前辈此心正与家父相同。山水为伴,潜心养性,不受俗事搅扰,便是神仙的生活也不过如此!”
    吕叔阳又是长叹一声:
    “老夫如何比得了令尊?且不说这两个畜生无法让老夫静心,更有一件事情,一直让老夫放心不下。”
    龙子西道:
    “莫非是《太公兵法》么?”
    吕叔阳点头道:
    “正是。
    “那武祖姜太公曾作《太公》二百三十七篇,分为《谋》、《言》、《兵》三篇。
    “这《兵》被后人称为《太公兵法》,是他辅佐武王伐纣时的经验所得,乃是五帝以来第一部详尽的兵法,姜太公由此被后人尊为‘兵家始祖’。
    “武王成周以后,历经成、康、昭、穆数王,天下太平,倒也用它不上,便由我们相传下来。
    “但这样的一部奇书,岂能让它埋没于草野?
    “宣王中兴的时候,老夫曾几次想把它献给宣王,但宣王后来专事攻伐,于民无利,献了它只怕给天下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。
    “为此,踌躇未决。”
    龙子西道:
    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
    “吕老前辈有此心意,自是天日可鉴。
    “小侄想来,到了某个时候,这部兵法必有重见天日之期,发挥它应有的作用。”
    吕叔阳大喜,道:
    “贤侄见识高明。休说我那两个畜生,便是老夫也自愧弗如。”
    又转向他两个:
    “你们两个枉自痴长了几岁!
    “我原想通过此兵法激励你两个长进,却如何心地偏狭,只是一味厮闹?
    “凭你们两个现在的样子,我又如何放心把兵法传于你们?
    “今后要多向少侠学习,也做些让我高兴的事来!”
    两兄弟连声说是。
    吕叔阳把他两个好一顿责骂,情绪转好,便道:
    “今见故人之子英雄如斯,说不得要留贤侄在山上多盘桓几日。”
    龙子西稍一犹豫,道:
    “前辈相留,理当应命。只是……”
    吕叔阳问:
    “怎么?”
    龙子西道:
    “晚辈还要去那杜父山。只是寻找了多日,却不知那山到底在哪里。说不得,还要继续寻找下去,却是不敢在此多有耽搁。”
    谁知吕叔阳听了哈哈大笑:
    “既是如此,贤侄还往哪里去?我等脚下踏的正是杜父山!”
    华地宁不解:
    “此山不是唤作吕公山么?”
    吕叔阳又是一笑:
    “此事也怪不得别人不知。
    “那杜父山却是古时的名字,自老夫来此以后,便改了叫吕公山。
    “几十年来,倒是众人只知吕公山,而不知杜父山了。”
    龙子西听了十分高兴,想不到找来找去,杜父山原来就在脚下。欣然说道:
    “如此,晚辈便要叨扰啦!”
    当下,刚好有吕家兄弟带上山来的诸多物事,便铺陈酒席,开怀畅饮。
    众人当夜便宿在山上。
    第(2/3)页